前不久,笔者来到陕煤黄陵矿业公司(简称创新中心),看到技术人员目不转睛,一言不发搞研发。原来,他们正在为建成“两智一无”联合开采智慧矿区这一新项目进行实践。
“‘两智一无’是指智能化综采、智能化掘进和无煤柱开采。这些都基于智能化开采技术的成功应用,也是目前我们正在尝试与实践的新方向。”创新中心技术研发部部长张玉良说。
推进煤炭开采技术革命
作为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成功应用的发源地,黄陵矿业公司有着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2016年5月,我国首个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创新中心在黄陵矿业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推进煤炭行业开采技术革命,从当初的7人到现在的6个研究院所、6个实验室,创新中心始终坚持以引领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跨越式发展为使命,以深度实施两化融合及“互联网+”战略为方向,以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为重点,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要做好智能化开采技术研究,更要跟进相关标准的制定。”黄陵矿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雷贵生说。2019年10月,他们发布了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企业标准。这是煤炭行业首个关于智能化开采领域的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煤炭行业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标准的空白。同年,智能化无人开采科普图书《神奇的无人化采煤》正式出版,向更多人展示了煤炭科技装备水平。
目前,国内煤炭行业已经大规模开展智能化开采技术研究和探索,建成200多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黄陵矿业公司下属4处生产矿井的6个工作面已全部实现智能化无人开采,成为全国首家薄、中、厚煤层智能化全覆盖的矿区。
改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2019年,创新中心发生了一个新变化:他们与黄陵矿业公司技术中心合署办公,增设了技术研发部、技术服务部和综合办公室,先后有31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充实进来。
创建安全生产信息共享平台是合署办公后,创新中心接到的一个大活儿。该平台立足于安全、生产、技术、供应、销售以及管理与信息平台有机融合,通过空间信息、大数据、计算机网络、分布式协同“一张图”等技术,实现矿井管理简单透明、高效规范、安全可靠。这是黄陵矿业公司按照陕煤集团要求实施开放式创新平台战略的又一次探索。
“比如,井下生产遇到了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及时发现、及时预警,通过大数据分析查找问题出在哪里,并结合预案制定最佳解决方案,省去了跑现场、再汇报、定方案等程序,缩短了解决问题的时间。”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地测部副部长向利说。
目前,黄陵矿业公司安全生产信息共享平台已经实现常态化运行,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协同调度、集中管控,改变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我们搞科研必须有明确的方向,要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用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破解制约安全生产的难题。”雷贵生说,“未来,我们将与创新中心互为依托,用最先进的装备技术把职工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艰苦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驱动企业安全发展、高效发展、绿色发展。”
借智创新促科技成果转化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这是创新中心的使命,也是黄陵矿业公司的发展方向。在共同的努力下,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博士后创新基地落户黄陵矿业公司,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培养、使用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为他们提供成长锻炼的平台。
“生产实践是最好的实验室,煤矿科研一定要到生产一线去,这样研究出的成果才能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创新中心研究人员、博士后董明说。35岁的董明作为校企联合培养的博士后来到了黄陵矿区,主攻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研究机械电子中的超声无损检测。同时,他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役轴疲劳裂纹超声非拆卸检测与定量评价”的负责人。
由于黄陵矿业公司在全国率先推广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创新中心吸引了大批人才精英。黄陵矿业公司下属4处生产矿井便是研究论证煤矿安全科技的极佳场所,每处矿井条件各不相同,对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引入高学历人才的同时,创新中心的科研队伍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黄陵矿业公司建立了开放性创新发展模式,一方面拓宽了与江苏悦达集团、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的合作领域,与安徽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引入大量的专业性高学历人才进行具体实践,逐层引入,层层培养,在做好“摇篮”的同时,将理论更好的转换成安全生产力。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创新中心和博士后基地建设,为承接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搭建平台,共享高端领军人才资源,共同研究开发项目,带动培养一大批我们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雷贵生说:“我们通过借智创新,让更多理论研究成果在矿区应用孵化,实现成果共享、效益最大化,让“沉睡的专利”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李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