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调度室,1503工作面回采至距停采线1600m处时轨道巷切眼向外30m巷道底板发生突水事故……”近日,澄合矿业山阳煤矿公司水害事故应急演练正式拉开序幕。各部门人员组织有序、配合默契,从队伍集结、下井救援到医疗施救、转运“伤员”,再到抢险救援完成、各项监测数据恢复正常,仅用时110分钟。
像这样的灾害应急演练在该公司已经屡见不鲜。抓生产重在抓灾害治理,灾害治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在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升职工灾害应急处置救援能力的同时,该公司持续强化治灾手段,提升治灾效果,构建灾害防治长效机制,全力保证矿井安全平稳发展。
今年,按照“总体性、前瞻性、长远性、系统性、具体性”要求,该公司立足“一面一策、一害一策”原则,制定了《重大灾害治理顶层设计方案》《矿井“一通三防”技术资料综合管理规范(指导手册)》,编制了2022年矿井防治水计划,共计安排了11项重点工程,每项措施明确工程量、设备配置、责任人、时间节点等具体要求,做到分类指导、集中治理。
“1502工作面轨道巷在距切眼180m处,巷道煤壁侧帮及底脚部出水,现稳定在140m3/h左右。出水区域为K2富水异常区,现需要对工作面出水点影响的500m范围进行评估,确定改造方案。”该公司技术员蒙伟在井下作业时,工作面发生紧急突水事故。有关单位立即组织开启各排水点水泵,使水位降到最低。同时,采用水泥单液注浆加固出水点底板薄弱地段,在轨道巷和皮带巷及中间位置各打一道防水闸墙,埋设排水管排出余水,并重新开设新切眼。经过治理,出水最终减少至70m³/h,工作面恢复正常生产。
面对工作面区域灾害治理任务重、技术指标严、规格标准高等实际要求,该公司每月由总工程师牵头,相关部门、区队参与,进行井上下水害隐患专项检查,对地面矿区及周边地表径流、地表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及废弃老窑井筒、井巷和封闭不良钻孔、工业广场护坡、排水沟等地进行检查,全面排查井下防排水系统隐患,按照“五落实”原则进行水害隐患治理整改复查,确保达到隐患治理整改闭环管理要求。
“矿井由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在前期建设过程中,井下偶尔发生突水事故,影响正常生产,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该公司地质测量部副部长王江平说。为解决井下水害造成的诸多问题,在建设智能化工作面的同时,该公司积极引用先进设备、先进技术,以解决事故危害。如今,走进该公司井下,水文动态监测系统、KJ959型突水预警监测系统、YCS2000A型矿用瞬变电磁仪和KA-NC-2型智能钻孔校验仪等先进设备逐步应用于井下生产,主要出水点、涌水量和主要含水层水压变化情况,采掘工作面的超前物探及井下钻孔测斜等工作得以有效监测监控,灾害治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该公司坚持把灾害治理达标作为采掘活动的前提条件。“一通三防”方面,逐步健全矿井通风标准化构建体系,完善资料管理方面的短板,上半年完成了3505轨道巷与三采区辅运上山贯通、CT501切眼贯通和CT501安装联巷与1516皮带巷贯通风流调整、东翼通风系统及三采区通风系统调整工作,通过构筑风门、调节风窗等设施保证了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在降低矿井通风阻力,提高风量利用率方面得到了较大提升。防治水和冲击地压防治方面,矿井三采区首采工作面首次采用井下定向钻加常规钻相结合方法,利用地面注浆系统对井下回采工作面进行底板奥灰含水层超前治理,实现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井下治理向井上下结合治理的防治水工作体系,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保障。
“我们以安全为前提、技术为保障、创新为引领,严格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利用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全力确保灾害治理到位,保证矿井安全生产。”该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肖俊介绍。(郭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