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月,柠条塔矿业公司煤炭产销量分别完成计划的104.75%和104.65%,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化工煤销量达80%以上,营业收入、利润两项指标达到预期,向着实现全年生产经营目标迈出稳健步伐。
柠条塔矿业公司年核定生产能力2000万吨,落实陕煤集团“八个聚焦”重点工作,关键在于能不能安全、高效、科学释放先进产能。柠条塔矿业公司始终把创新创效当作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集团公司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贡献力量。
以创新创效为主导——
为企业发展增添内涵
当前,煤炭智能化、无人化生产已不新鲜,关键是引进“高大上”设备后,如何最大化发挥设备潜能,让人员劳作更轻松,让设备运转更高效,最终实现人机协作1+1>2的效果。柠条塔矿业公司靠的是创新。
运煤皮带和带式输送机属不同厂家,两个系统不兼容,职工通过对控制模块进行改造,实现了多部皮带一键启停;掘进工作面支护劳动强度大,一种自移式材料架应运而生,解决了职工搬运材料之苦……
创新,如同撬动新事物的杠杆,总能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强大力量。截至8月份,今年职工共申报技术创新项目1160项,累计创造效益达9000余万元。
柠条塔矿业公司的创新,不单单是技术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在内的全方位创新,着力推动企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供给体系韧性,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为企业发展增添内涵。
柠条塔矿业公司实行“专班制”工作机制,每年推出10多项专班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开展“转作风、敢担当、强整改”专项活动,推动了管理人员作风转变;推行“三化”(标准化、精细化、创新化)区队管理模式,全力打造“放心区队”……一项项管理创新如雨后春笋,拔节生长,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以成果转化为抓手——
构建创新生态产业链
如果说“从0到1”代表着创新的重大突破,那成果转化应用就是“从1到无穷大”的延伸。不断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走进柠条塔矿业公司维修车间,只见蓝光四射,焊花飞溅。师傅们戴着头盔、护目镜、口罩进行焊接作业,每天,这里将产生成百上千个零部件投入井下使用。
短短一年时间,柠条塔矿业公司将这间传统意义上的车间,升级改造成为集创新学习、研究、实践和智造为一体的“创客工厂”,设“5区域1平台”(创客历程展示区、模型展示区、智能制造区、创新项目研讨区、创新展望区和实操平台),着力把职工的想法变为现实。
无独有偶,柠条塔矿业公司还将现有的5个创新工作室、创客总站、成果展厅、研讨报告厅、青工示范区等创新载体进行区域整合,建设成了“创客基地”,并组织各领域专家每月召开一次创新评审会,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评比,择优推荐“五小”创新成果、申请国家专利。
目前,柠条塔矿业公司形成了从职工提出想法、专家帮忙论证、“创客工厂”负责加工到投入生产使用的一条完整的创新产业链。职工创新转化率达到了92%,累计有163项成果取得国家专利授权。
以人才培养为保障——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高质量人才支撑。柠条塔矿业公司持续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用心用情营造良好人才生态,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得到了充分显现。
当前,柠条塔矿业公司所有采煤工作面都实现了智能化开采,所有机房硐室达到“无人值守”标准,大批机器人在矿井投入使用,把职工从繁重、高危的岗位解放出来,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工人占比逐年下降,而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技术工人甚至智力工人竞相涌现。
张先杰原本是生产准备工区的一名液压支架工,后来参与机器人现场调试工作,短短两年时间,就转型成为“玩转”机器人的行家里手,现在还带了2名徒弟,共计完成矿井10多台机器人的调试、升级改造工作。
近年来,柠条塔矿业公司构建了“17133”全序列人才成长管理模式,催生了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导师带徒为基础,以班组长大讲堂、“讲业务,提素质”大练兵、定制化培训等为延伸的人才培养体系。
今年,柠条塔矿业公司还提出了对采掘一线职工实施“三个倾斜”(政治待遇倾斜、薪酬待遇倾斜、关怀服务倾斜)政策,大胆提拔使用年轻大学生职工,为他们创造发展机会、提供锻炼平台。
比如,综采一工区检修班班长詹海涛,先后在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上获奖,被公司聘任为二级电气技师,成为技术工享受工区副职待遇的“第一人”。
截至目前,公司拥有职业技能等级职工1043人,其中高级工及以上398人,涌现出了全国技术能手4名,“三秦工匠”1名,“陕煤工匠”1名,全员劳动效率达到了4929吨/人,同比提高5.03%,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