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亿体育(中国)科技股份公司
刊登于2019年8月30日陕西工人报第04版
七十载峥嵘岁月、七十年砥砺奋进,发生历史性转变的煤炭工业是新中国的见证者、受惠者和伴跑者。作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迅速崛起的后起之秀——坐落在革命圣地延安的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在与祖国同行的30年中跑出了加速度,一个崭新的现代化能源企业傲然屹立在陕北高原!
掀开黄陵矿业3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片河滩地,到现如今年营业收入破百亿元的行业领军;从一个曾面对诸多困境的传统煤炭企业,到煤电联产、多元发展的现代绿色能源企业……从苦苦探索到破茧重生,从艰难破冰到奋然前行,黄陵矿业30年改革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的奋斗史,一部硕果累累、催人奋进的发展史。
陕西是全国煤炭资源大省和产煤大省之一,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按照国家煤炭产业的总体布局,陕西省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思路:稳住渭北的两头,收缩渭北的中部,加快建设黄陵,到21世纪全面实施战略北移。
可以说,2001年实现阶段性投产的黄陵矿区是陕西煤炭开发逐步北移的第一站,省属煤炭项目首次跨过金锁关,进入陕北领域。该项目位于陕西三大煤炭基地之一——黄陇煤炭基地,是国家“八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20项兴陕工程之一,也是国家支持老区延安建设的重点工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黄陵矿区建设项目完成了地质勘测。1989年9月,在一片河滩地上,黄陵矿区项目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
从1987年铁路筹建处成立,到完成征地、改河、“四通一平”、关闭小煤窑、引进先进设备、培训技术队伍等一系列工作,黄陵矿区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具备,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随后,一号煤矿及选煤厂相继建成落地,直到1996年,一个现代化矿区的雏形基本形成。
一号煤矿是黄陵矿业第一对投产的矿井。已经在这里工作17年的机电矿长符大利是个“煤二代”,谈到三十年的发展变化,他感慨道,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职工的下井方式,90年代采煤工人下井都是靠步行,一般都要走十多公里,升井后整个人只能看见牙齿和眼睛,条件特别艰苦,现在下井,职工可以乘车直接到达作业地点。除此之外,开采方式也与原来大不相同,最初井下没有液压支架,只有普通的单体支柱支护,靠人工开采,而现在,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已经成为全国首家实现智能化开采的矿井。
在创业时期,黄陵矿业一度处于最艰难的发展状况。期间,曾遭遇国家开发银行断贷、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以及小煤窑越界开采造成透水等状况,资金周转困难,项目面临停缓建。随着国家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2年下半年,黄陵矿业公司为壮大煤炭生产规模,决定筹资建设二号煤矿。2003年3月,二号煤矿筹建处正式成立,同年6月23日,经黄陵矿业公司多方努力,在陕西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黄陵二号煤矿建设立项,并将该项目确定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2003年确保启动的五个项目之一。
2004年,在东西部贸易合作洽谈会上,黄陵矿业公司以资源置换资本,实施强强联合,江苏悦达集团进军煤业,注资二号煤矿。4月29日,由黄陵矿业公司和江苏悦达集团合资组建的陕西黄陵二号煤矿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双方迎来了风雨兼程、携手共进的十五载,缔造了苏陕合作的典范。
新目标、新观念、新作风、新氛围,聚合而成的新文化,成为黄陵矿业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员工成长成才的沃土,涌现出了全国劳模曲志欣、“大国工匠”符大利、全国道德模范张红萍等一批先进典型人物,他们都是黄陵矿业璀璨发展星河中最亮的星。
生产能力从100万吨提升到1550万吨,营业收入增长了198倍,利润总额增长了170倍,总资产达到310亿元,产值突破百亿……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就是这一串串闪亮的数字见证了黄陵矿业人30年的辛勤耕耘,在陕西煤炭企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常态化、智能化
占领行业技术新高地
在黄陵矿业,煤矿工人在调度室按下操作按钮,滚滚的“乌金”就会通过传输皮带流水般地奔向地面。“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坐在地面采煤”,这个几代煤矿人期待的井下“无人化”智能开采梦想,如今在黄陵矿业实现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黄陵矿业,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矿区开拓者,他们栉风沐雨、披星戴月,饮河水、居陋室,用勤劳和智慧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激情和汗水,实现了采煤工艺由房柱式开采、综采、大采高600万吨综采,到最终实现智能化采煤的历史性变革。
曲志欣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作为国产智能无人开采应用技术的第一位综采队队长,他投身并经历了这场采煤工艺升级改造的改革实践。“我、我的家人以及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矿山家庭,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矿山不再有危险,不再有矿难,煤矿工人可以不下井就能采煤。我很幸运,能亲眼看到并且亲手实现,让梦想成真!”
现在,人工铁锤挖煤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过去井下人工拉小车运煤的方式也被信息化皮带运输机所替代。2014年,黄陵矿业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首套国产装备智能化无人化开采技术,填补了国内煤炭开采的多项历史空白,使无人化采煤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该项技术工艺避开了“煤岩识别”等世界性难题,率先确立了基于可视化的远程干预型智能化无人综采技术路线,提出了国内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全新概念,引领煤炭生产方式变革,成为黄陵矿业公司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一号煤矿矿长薛国华介绍说:“在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生产作业时,所有设备在监控中心进行‘一键启停’控制,采煤机记忆截割循环基本达到当班作业循环的90%以上;液压支架自动跟机循环数达到当班作业循环的95%以上。我们矿井基本实现了智能化的常态化。”
2018年6月,“大采高智能化综采技术”实现了常态化应用,这是黄陵矿业的第7个智能化工作面。至此,该公司实现了从薄煤层、中厚煤层到厚煤层的智能化开采全覆盖,所属矿井将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站稳了行业技术领先的高地。通过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等措施,实现少人则安、无人则安,保证企业安全发展。黄陵矿业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文明单位以及中国工业大奖、陕西质量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另一方面,“品牌”的影响力是黄陵矿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煤炭市场上,相比同质的煤炭产品,黄陵煤每吨售价要高出20元以上。探寻这背后的奥秘,正是源于黄陵矿业对煤质和客户需求的孜孜追求。多年来,黄陵矿业聚焦煤炭质量,量身定制差异化产品,许多燃煤电厂称其为掺配的“精粮”。其所属的“黄灵”和“黄灵一号”两个品牌,多年来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被国内多家电厂列为免检产品。
“高质量发展不是体现在数字上,而是体现在指标体系上。”黄陵矿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雷贵生说,在质量上,黄陵矿业坚持出精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黄陵煤这块“金字招牌”,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煤电联产
展开二次腾飞的双翼
从人工挖掘巷道到智能化采煤,从机械化运输到信息化操作,从煤炭成品单一粗放到煤电产业联动,从荒芜的河滩地到现代化工业园区……在三十年的艰辛发展中,黄陵矿业公司沿着“绿色发展”的目标愿景,确定了“三做一打造”战略规划,即做精做优煤炭产业、做大做强电力产业、做实做活多元产业,打造煤电联产、绿色发展示范园区,开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二次腾飞新航线。
2018年,黄陵矿业公司抢抓煤炭市场机遇,深化改革全面发力,业绩指标强势增长,全年煤炭产销1550万吨,发电32亿度,铁路运量1056万吨,营业收入108亿元,实现利润超46亿元,上缴税费28.6亿元,多项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黄陵矿业人多年追求的产值百亿、智能化生产全覆盖的梦想成为现实。
“从产业发展历史来看,煤炭与电力行业兴衰起伏的曲线是互补的。煤电一体发展的企业,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远远强于单一煤炭或者单一电力企业。”黄陵矿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雷贵生介绍了实施这一战略发展的原因所在,黄陵矿业公司所属四个煤矿的产量已经接近天花板,没有新的煤炭资源可供开采,要持续发展,电力成为重要选项。
其实,黄陵矿业起初建立煤矸石发电厂的目的是为了消耗煤矿产生的废弃物,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以防造成环境污染。随着煤矿规模不断扩大,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也为了抵御单一产业发展的风险,当煤矿经济出现下滑的时候,电厂项目可以支撑企业发展,成为就地消化煤炭产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然,黄陵矿业发展电力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有煤炭资源做支撑,水资源丰富,同时,由于黄陵矿业地处延安老区,为支撑革命老区的发展,国家在电力通道政策方面有着利好政策,这些都为电力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公司总经理张代说:“今年以来,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我们坚持以管理为核心、安全为基础、营销为龙头、经营成果为目的的生产经营理念,通过强力推行NOSA安健环管理,狠抓源头管理,从计量、调运、存储、掺配和质量监督各个环节强化燃料管理,根据机组不同负荷范围,探索最佳掺烧方式,提高配煤合格率,确保机组经济运行,降低燃料成本。”
据统计,截至2019年7月份,煤矸石发电公司掺烧煤泥等劣质燃料45.02万吨,单位售电成本较上年度同期减少23元/万度,面对电量下滑、电价下调、环保压力加剧等巨大经营压力依然实现了盈利。
目前,黄陵矿业公司正在规划建设2×660MW和2×1000MW燃煤电厂并配套建设新能源发电项目。未来,黄陵矿业电力总装机容量将由现在的730MW提升到5055MW,未来的黄陵矿业,电力将与煤炭实现“比翼双飞”。
2017年以来,黄陵矿业以实施“三做一打造”战略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目标为引领,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调整产业产品机构,做实经营成本管理,开展作风转变建设,推行新改革新举措,在经营业绩上跻身“百亿俱乐部”,科技实力上成功实现智能化开采全覆盖,发展质量上引领行业先进,走出了具有自身品牌特色的转型升级新路子,开启了黄陵矿业发展的历史新纪元。
“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间,黄陵矿业煤炭产能将达到2000万吨,四对矿井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电力产业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055MW,年发电量达到220亿度,矿区将建设成为一个多元产业主辅互补、协同发展,煤电联产、绿色发展示范园区。
面向未来,黄陵矿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雷贵生信心满满地说:“我们赶上了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时代,我们更要从脚踏实地开始。创新要实、文化要实、发展要实,通过破解发展难题,促进高质量发展,这是黄陵矿业公司实现二次腾飞的根本保障。”(李金玲 张瑞晨 冯号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