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水处理项目已全面投入使用,年产2.4亿块煤矸石制砖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煤矸石制砂、煤矸石炉窑余热利用等六大煤矿固废利用系统已进入土建收尾关键阶段……
2021年刚跨入生产元年的中能煤田公司,紧抓国家黄河流域治理总目标不放松,以实干创新为己任,大力实施绿色矿山建设,短短不到一年时间,矿井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井上下正以鸟语花香、碧水蓝天、美景如画的新画卷呈现出来,绿色让企业发展彻底“破圈”。
资源再开发,矿区旧貌换新颜
“虽然到冬天了,但公司给袁景山栽植了一年四季常青的绿植,让我们下班后有了新去处……”11月28日,在中能煤田公司由矸石山改造的生态袁景山上,矿工李彦龙兴奋的指着袁景山四周依然绿意盎然的灌木告诉笔者。
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是中能煤田公司党政执着信念。他们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立足之本,积极探索矿井生态建设新路径。
加快“三圈建设”,通过提升“中心美化圈”,对厂区生活区、工业区不断美化,修建了中心绿地、海绵生态停车场,生态景观山更是矿工的网红打卡地。
不断深耕“周边环境修复治理圈”,煤矸石制砖项目的开工建设,实现了煤矸石自我消化利用。用闲置土地与陕西农垦合作的新能源光伏产业、蓄植等产业链得到了延伸,入股榆林疏干水项目的持续向好,让处理后的矿井水变废为宝。融入“塞上防护圈”,主动认领和承担城市快速干道造林任务,打造城市建设生态景观线,肩负起国有大型企业的政治担当和使命。
产业和资源再开发和再利用,让超前谋划的生态建设新路径,在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标准化、矿区环境改善绿色环保化的支撑下,实现了一年四季绿如画的美景,企业发展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交相辉映,绿色发展成立企业高效能治理的“生态名片”
转型再发展,矿区生态环保再升级
绿色和智能矿山建设首次被该公司写入企业发展的价值引领体系章程中,2021年该公司实现了投产即达产、达产即达标的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这一目标,为企业下一步核增800万吨产能奠定了坚实基础。绿色、创新、安全、管理、人才、智能已融入到企业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位生活的全过程。
中能煤田公司加大对环境刷新力度,通过转型升级不断尝试环境刷新给企业带来的活力。中能文创园是企业异地重建后,闲置下来的办公区,他们找准思路与榆林文旅积极洽谈,实现了企业闲置资源的再利用,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升值保值,经过现代文化与工业设备的再注入,不仅延展了建筑的生命力,中能文创园还成为榆林城市文化的建筑地标和网红集合地,真正把企业提出的“聚焦项目转型,实现企业跨界增值”的发展新思路落到实处,作为一个投资管理发展公司,中能文创园的建立成为企业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混合所有制示范企业的新名片。
“千岛湖”曾是企业建设初期,处理后的达标水形成的自然景观的戏称。为了确保处理后的达标水实现全面利用,他们与未来能源以及榆林疏干水达成合作意向,使处理后的达标水效益最大化。
“我们把绿色发展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贯彻到企业全资源开发过程中,不仅是主力矿井全覆盖,独资或入股的企业也必须不打折扣执行到位。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企业建设‘五新中能’、‘五个中能’、‘五看中能’的必然要求。”该公司主要负责人谈起绿色矿山建设思路清醒、方法有张弛。
现如今的中能煤田公司,夜晚的灯光秀将企业装扮的分外妖娆,矿区生态餐厅内,花草鱼鸟与就餐职工形成了和谐共生。井下巷道实现了全灯光照明,主要候车点实现了百米绿色文化墙6处,矿区坑洼不平的道路全部硬化到位,机房硐室实现了无人值守有人巡检,井下是工厂、地面是花园已经成为企业高品位生活的真实写照。
改革创新,矿区高质量发展在增加“新活力”。
企业面对煤种竞争优势小、薄煤层开采带来的成本压力大及自然灾害等现实,中能煤田公司领导班子主动出击,明确提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发展,积极推进“四化”矿井建设,一大批智能化、科技化、识别化的先进技术,搭建了新的监管模式,矿井初步形成“可看、可查、可算”新三维绿色构建模式。
无人巡检机器人,为机房硐室运行更科学化、精准化提供了强大的后盾。水仓智能清理机器人,实现了工人劳动强度的最小化,安全化。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实时多元化、高效、可靠传输,为设备运行机械化、智能化采煤,奠定了基础。当前,该公司形成了人员定位、视频监控、安全监测等多维度交叉管控平台系统,调度中心初步形成了设备的集中操控系统,矿井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无人在矿井的步伐越卖越坚实。
该矿井不断淘汰落后、高耗能的设备,一批低能耗、低污染的智能化采掘设备正在填实矿井开采的需要,选煤厂技能改造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升级换代,矿井制定了煤质管理办法和干部走动式管理的实施,确保煤质管理再上新台阶。
中能煤田公司对标“双碳”目标任务,开展循环利用、创新节能等活动,面对安全生产遇到的难题攻坚克难,采取各种措施,推动降碳减排取得实效。(王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