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陕煤故事 > 时代楷模
劳模晏彬的深情自述:让幸福之花开满江河
发布时间:2020-05-11     作者:佚名   点击量:6369   分享到:

image.png

在5月8日陕煤集团召开的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暨文明单位劳动模范陕煤工匠表彰大会上,陕西煤业扶贫第一书记晏彬荣获陕煤集团2018-2019年度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晏彬在扶贫工作中冲锋在前,为扶贫村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让我们从他深情的自述中,一起聆听建功扶贫攻坚战场的感人故事。


让幸福之花开满江河

从2017年4月我来到秦岭深处的陕西汉阴县双乳镇江河村担任第一书记,至今已是第三个年头。

走家串户识江河

我是陕南人,对陕南的生活环境相对熟悉,这里的青山绿水也让我找到了家乡的感觉,更坚定了我要一展拳脚,带领这里百姓富起来的决心。

江河村山多川少,林多地少,土壤贫瘠,农作物产量低,工矿业稀缺,劳动力流失严重。村中老弱妇孺多,贫困残疾比例高。上任之初,我就去走访农户,与老党员老干部、普通村民交谈闲聊,实地调查了解村里基本情况。

江河村多湖湘移民后裔,方言湖南湖北味浓重。在入户走访中,刚开始村民说的很多话并不能完全听懂。一遍不懂我就再问一遍,连猜带想地去理解他们要表达的意思。时间长了,我的陕南口音也有了江河味。多次入户后,有的老人去一次两次还是不认识我,我就继续去,每次去都要问:“你认得到我不?”就这样一来二去,他们的回答变成了:“认得到,你是晏书记嘛。”后来我又想了个办法,把我的名字和电话号码加粗放大,打印出来,挨家挨户贴在贫困户的墙上,让他们记住我,有事就找我。

从村部到江河村后山的农户家有近二十多里山路,单靠步行入户是不大可行的。车到不了最远的村民家,只能向村支书借来摩托车去。

一次在村里最远的一户村民家中了解情况,看到屋里堆满了刚从地里刨回的土豆,就问他们销路咋样,卖价又如何?得知这些土豆并不好卖,回去的路上我就一直在想怎么能为他们找销路。

当时天下着小雨,而安康山民的房屋多建在半山上,坡陡路窄,仅能容一人行走,一下雨就成了排水的水路。一不留神脚底一滑,身体失去平衡,摔了下去,手臂被路边的乱石擦破。回去简单处理后,土豆的事又上了我心头。询问村干部后,得知村里还有15000斤左右土豆待售,就利用朋友圈呼吁亲朋好友帮忙宣传。很快便有人发来信息询问,富硒土豆终于走出了大山。

image.png

(晏彬(右)在荷田中查看生产条件)

一波三折搞产业

在我到任之前,村里已引进千亩核桃园、拐枣种植和百亩绞股蓝种植,部分贫困户已经从中受益,但仍有很多居住偏远和身体状况差的贫困户没有加入。单靠传统小农经济或外来企业投资,农民增收不足,脱贫效果不明显。我思考还是得靠发展集体产业来带动经济。

当我在一次支部会议上提出要发展村集体经济时,不少干部面露难色,一位委员说到,“搞农业,投资大、风险高、收益少,搞啥赔啥。”

搞产业一定要靠技术、严管理,我知道一些地方产业搞得好,就带领村干部到县内的观音河村、药王村以及汉滨区、四川万源,学习水产、黑猪养殖、黄花种植等产业。看到别人的产业搞得红红火火,村干部们看着心动,想着激动,态度也跟着发生转变。

我们又找到镇里主管农业的副镇长,看看有没有回乡创业的能人大户愿意和我们一块搞产业。恰巧水产养殖户方荣军想搞小龙虾产业,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池塘。我就领着他去了村里的安良水库。

见到水库下游30亩废弃的池塘,他说,“真是个好池塘呀,上头是个大水库,水源有保障。要是我们在这搞小龙虾养殖,肯定没麻达(没问题),还可以挖掘附加值嘞。”

看他面露喜色,我跟他说,“只要你技术没问题,你出一部分钱,我们出一部分钱,把土地流转过来,一起弄。”就这样商议后,村集体与养殖技术人才共同出资,建设了特色养殖基地30亩,养殖小龙虾、土鸡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基地效益良好,可受制于村里地形,无法扩大规模。这时老方看上了邻村的100亩池塘,觉得非常适宜扩建,但本村的村干部却不愿意了,“我们村的钱,怎么能投到别的村去?”对此我提出,要发挥我们已经形成的养殖优势,就得扩建,租别人的地也是为了我们村集体受益。

好不容易本村达成一致,到了邻村又碰了钉子。邻村的干部说,“我们的池塘不能租,只能合作。怎么养得听我们的。”本来我们的村干部就有疑虑,这下直接一拍两散了。兜兜转转了一圈,原来是邻村已形成千亩荷塘景观区,害怕我们搞养殖破坏了他们的整体规划。

和老方商量后,我们决定尝试虾藕混养。再次对接时,双方将不破坏总体规划及三年承包经营事项全都清楚地写到合同里,终于消除了所有疑虑,虾藕混养项目总算落了地。

有了短期见效的特色养殖产业,我的心里还是不够踏实。要保证长期不返贫,必须有长期产业来支撑。问题是长期产业投资大,见效慢,选择起来更需慎重。双乳镇已有嘉田农业建成的300亩富硒黄桃产业基地,技术、销路有保障。经过勘测,本村的土质也适合黄桃种植。于是我们找到嘉田农业协商达成了共同出资建设百亩富硒黄桃种植示范基地的协议。

基地建设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征地初期就遇到三组的几户村民不同意流转土地。我们只好挨家挨户做工作,村民邓良贵说,“我们种地一年还能换好些钱,这点流转费两桶油都买不到。”我说,“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既能拿流转费,在里面务工每天有100块工资,干一个月就顶你一年了,自己种地还得看天吃饭。”通过苦口婆心的思想开导,终于说服了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完成了百亩富硒黄桃基地。

有了种养殖基地后,村民可以通过务工、土地流转、合作社分红增收。增收的大头在务工,对弱劳力的带动却不明显。我又思考,有没有让弱劳力也能参与其中的产业?

一次和朋友聊天,他告诉我奠仪用品技术简单、劳动强度低、市场稳定,“你们想搞,我介绍你们去汉中看看。”

说干就干,利用村里安良小学闲置的校舍,经过简单装修,我们的纸艺厂就办了起来。与汉中的大厂签订了保底收购协议,又请来技术人员,一期培训了10名工人。经过三个月的练习,熟练工每月的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

工厂有了效益,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也被激发了出来。村干部史方军主动申请去工厂专职负责运营,“从不敢搞产业到争着搞产业,我的思想在不断改变。我们工厂已经筹划进入第二阶段,面向全村弱劳力计件制作生产竹架,带动全体村民劳动致富。”

目前,江河村已形成“一厂两基地”的集体经济发展格局,种养殖业长短结合,一产二产多元发展,产业扶贫的实践正火热推进。

image.png

(晏彬在杨凌第26届农高会上推介产品)

妇生娃我住院

晨闻鸡叫,夜听蝉鸣,驻村的日子因忙碌而充实。与村民和村镇干部的朝夕相处倒也融洽,但疏于对家人的照料让我愧疚。

年迈的父母远在汉中老家,几个月才回去探望一次。妻子在西安,只有假期才能相聚。我只有尽量把注意力转向工作来分散聚少离多的愁思,白天入户晚上处理材料。有时一早去山里的村民家走访,到下午才能回来,有时大半夜还在加班。长期饱一顿饿一顿,饮食与睡眠同时的不规律,让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头发也掉得厉害。

2018年6月29日晚饭后,突然觉得肚子疼,想着撑一下,或者喝点热水就没事了。谁知越来越不对劲,微痛逐渐转为剧痛,疼痛难忍。村干部知道后立即驱车将我送到安康市中心医院,检查为急性阑尾炎,当即做了手术。

第二天,躺在病床上的我身体虽有好转,但想着手头还有一大堆事等着我,加上妻子临产,心里很是焦急。为保证村上产业继续推进,就联系单位,让同事朱兆伟过来衔接工作。他当天晚上赶到医院,与我对接了小龙虾养殖选址等事项便奔赴江河村。

7月3日凌晨两点多,妻子打来电话说快要生了。听到这个消息,还在病床上的我万分焦急,有种束手无策的感觉,此刻不出现在她身边让我深感失责。无奈之下给单位同事鲁建民打了电话,拜托他去我家把妻子送往医院候产。

当天下午,女儿平安出生,我终于松了口气。后来鲁哥打趣道,当时护士抱着婴儿走出产房,以为他是孩子的父亲,还让他猜孩子是男是女。

这次生病住院,村镇干部和单位同事的帮助让我非常感动,而这个扶贫宝宝的诞生,则是我驻村工作中得到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