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陕煤故事 > 陕煤文苑
澄合矿业 薛双娟作品:《矿山深处有书香》
发布时间:2019-10-22     作者:薛双娟   点击量:7420   分享到:

矿山深处有书香


澄合矿业 薛双娟 

上世纪80年代末出生在矿工家庭的我,童年的时光充满了欢乐也夹杂着苦涩,成长的过程即是辛酸逐渐战胜天真的历程。从懂事起,便艳羡城市的高楼大厦与锦衣美食,向往一种更“文明”的生活方式。在那个比较单纯的年代里,对于大多数矿工子弟来说,通往理想生活的道路似乎只有一条,那便是用功读书。基于此,我和书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注定充满了功利色彩,称之为“学以致用”或者“读书改变命运”。

经过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我终于考上了一所理想中的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但冥冥之中,我与矿山的缘分总是分不开的。虽然离开了老家山西这一煤炭大省,离开了生我养我的矿区,但对矿山的情愫却早已在我的内心深入生根发芽。就读新闻专业的我,在人生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上,鬼使神差地选择了回到矿山的怀抱。

虽然和我的父辈一样,我扎根在矿山工作,但社会发展很快,新时代的矿山早已不是小时候印象里的脏、乱、差,而是一步步向智慧化矿山迈进。矿工兄弟们也不再像父辈们那样,需要一铁铲一铁铲地挖煤、运煤,一个班下来,累得直不起腰来。我作为一名通讯员,每天背着相机,在矿区里奔跑,用文字和影像记录着矿山这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样说来,童年的理想已经基本实现,虽然每天的工作很忙碌,却不需再饱受书本的“精神压迫”了。放眼花花世界,五光十色,几出几入,令人头晕目眩,时常有一种失去重心般的迷茫感。我开始发自内心地深刻反省:或许书不能丢。

我跟书的关系开始变得有几分微妙,好比男人与香烟,女人与梳妆台。一时半会儿不见,总感觉心里空落落少了些什么。习惯了在枕头底下,在办公室抽斗里,在车座底下,在卫生间以及一切伸手就能够得着的地方塞上一两本书,用来打发时间。同时使自己从浮躁的世事、纷乱的现实中获得短暂的消停。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资深的农民,趁着书本的浇灌和滋润,抖擞着自己贫瘠的土地,选择合适的时机,播撒种子,期待收成。

当下社会是个读屏,或者叫刷屏的时代。读屏比读书更便捷、更享受,效率更高。手机里的知识似乎更凝练,更精彩。一段时间里,我也禁不住白天晚上抱着手机不眨眼,成了出门走路的低头族。直到视力直线下降,颈椎变得又酸又疼。我突然觉得,书好比一杯茗茶,品上几口,心旷神怡,飘飘欲仙。手机如同鸦片,令人两眼昏花,精神麻木,对我们的肉体也是害大于益。书就不同了,随便翻开一页,一排排端庄秀丽的文字如排兵列阵,整整齐齐地镶嵌其间,隐隐地散发着纸张的香气。凑近身子轻轻一嗅,顿觉六神清静,益寿延年,书本让我们生活在俗世却保持了内心的不俗。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我们的伟大领袖和先贤们皆是率先垂范、与书相伴的人。毛泽东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周恩来提出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至今仍振聋发聩。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以德。……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要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2014年,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说:“我年轻时读了不少文学作品,涉猎了当时能找到的各种书籍,不仅其中许多精彩章节、隽永文字至今记忆犹新,而且从中悟出了不少生活真谛。”当前,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的阅读积累和知识储备,站不高,也看不远,即使温饱无虞,在精神上也是个贫困户。

古人有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充满书香的智慧矿山深处,走进经典,与书约会,我们静心阅读、畅饮这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