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陕煤故事 > 陕煤印象
澄合矿业:即将退休,他们依然选择坚守岗位过大年
发布时间:2024-02-07     作者:薛双娟 刘航彦 杜海波   点击量:705   分享到: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可煤矿人的春节,大多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大家早已习以为常。今年的春节,对于在澄合矿区煤海一线奋斗了一辈子的老工人何杨、张培均来说,却有着特殊的意义:2024年,他们就要退休了,这个春节是他们在岗位上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临近年关时,他们仍然像往年一样,把回家过年的机会让给了离家远的工友,毅然选择留岗坚守,站好春节最后一班岗。

图为何杨正在检修液压支架.jpg

何杨:“能干一天,我就要干好一天!”

何杨是澄合矿业董矿分公司综采二组的一名检修工,平日里,工友们都亲切地叫他老何。

1970年,澄合矿区煤矿建设指挥部成立,成千上万人汇聚到澄合这片热土,掀开了建设澄合矿区的序幕。1988年,刚满19周岁的何杨来到了渭北这条“黑腰带”上,加入了为祖国献煤炭的行列中。

初到煤矿,何杨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商洛农村小伙,没文化、没技术,有的只是想凭自己双手干出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那时候,条件很苦,生产基本都是手搬肩扛,住的是依山挖的窑洞,吃的就更不用说了。但那时候,大家干劲十足,每天都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气。”回忆起当年的奋斗场景,老何的眼里泛起亮光。

一转眼,36年过去了。老何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学徒,成长为了一名检修“老把式”。凡是工作面用到的机械设备,他都会维修,尤其是电气设备,他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名称、型号、易损部件和工作原理。

在漫长的岁月里,老何亲身经历了两轮煤炭市场“寒潮”,亲眼见证了煤炭企业从盛到衰,又由衰转盛的点点滴滴。然而,无论企业是兴还是衰,老何始终坚守在采煤一线。

“我的一身本领都是从董矿学的,不能企业效益好了干,效益不好就不干了。做人可不能忘本啊!”说到“坚守”,老何诉说不尽的,都是对企业的感恩之情。

按照规定,过完这个春节,老何就要退休了,可他更加珍惜这为数不多的在岗时光,最近几个月更是月月满勤。有时,井下设备出现故障,他还是和以前一样,随叫随到,像是一个老战士,站好每一班岗,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现在煤矿条件好了,处处都是智能化、机械化,工人劳动强度也不大了,你说这现在条件这么好,我都有点舍不得退休了。”谈起退休,老何脸上掠过一丝不舍。

张培均:“临近退休,只想为企业多培养一些后备力量。”

个子中等,淳朴敦厚、为人谦和、尽职尽责、身先士卒……这是澄合矿业百良公司综掘一队的工友们对老师傅张培均的一致评价。

图为张培均(左2)正在和队部技术人员探讨过断层支护技术措施.JPG

张培均是百良公司的一名老支护工,自2003年来到澄合矿区参加工作后,就一直冲锋战斗在煤海掘进第一线。经过21年岁月的洗礼,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已经成为他最亮丽的底色。

“张师傅是我们队年纪最大的,今年11月份就要退休了。往年春节,因为家在附近,他总是选择坚守岗位,让我们离家远的年轻人回家过年。”百良公司综掘一队技术员何阳说,今年春节,大家都让张培均回家过个年,可他又自告奋勇地坚持值班值守,说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2023年下半年,百良公司因F2断层探查辅助巷地质构造复杂,托顶煤掘进推进不力。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张培均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积极建言献策,优化施工技术措施方案,时刻关注每班的煤(岩)层的变化和走向情况,配合跟班队干、技术员画成草图,标注煤(岩)层厚度,及时发至队部工作群。他说,“过断层附近应力集中,且顶部托煤掘进,顶板松软易垮落,易发生冒顶事故,我建议将原顶部铁丝网由单层网变更为双层网,在原支护锚杆的基础上,每两排打设一排超前锚杆,每排打设加强锚索,确保顶板安全。”经充分讨论,这一建议得到了队干部、技术员的采纳。通过半年多的齐心奋战,该公司终于在春节前夕顺利度过地质构造带。

“只要一天还在岗,自身要求就不能放松,工作标准就不能降低。”张培均说,马上就要退休了,希望能多带几名年轻职工,为企业多培养些后备力量。

近一年来,张培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年轻职工技能素质提升上,充分利用设备定期维护检修、现场施工工艺改进等有利时机,将培训课堂搬至现场,结合日常掘进作业中遇到的问题点,手把手向年轻职工传授讲解设备工作原理、掘进技术要点,希望在退休前能多培养几个支护大拿,为矿井安全高效发展再贡献一些力量。

爱岗敬业竭全力,心底无私天地宽。在澄合矿区,像何杨、张培均这样的老工人还有很多,他们用发自内心深处的热爱站好最后一班岗,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一名煤海一线职工的初心和使命。(薛双娟 刘航彦 杜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