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陕煤故事 > 员工风采
跟党走 我一辈子不后悔——记抗美援朝老兵韩城矿区离退干部宋孝照
发布时间:2021-10-26     作者:王利青   点击量:878   分享到:

韩城矿业公司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大力营造“不忘历史、崇尚英雄”的浓厚氛围,赓续红色血脉,不断“挖掘”韩城矿区红色历史资源,把崇尚转化在行动上,传承精神、传递真情,弘扬革命传统,汲取力量,不懈奋斗。

在抗美援朝纪念日之际,一起来认识韩城矿区这样一位老人:年逾九旬,先后参加过青岛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荣获解放青岛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三等功、四等功四次。他就是94岁的抗美援朝老兵、韩城矿区离休干部宋孝照。老人虽满头银发,但身板硬朗、思维清晰,追忆起赴朝作战的那些往事儿,依然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精神不减当年。


听党指挥,誓修铁路

1927年6月,宋孝照出生在山东省胶南县宝山公前沟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旧社会给地主扛活的父亲明白,只有共产党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1946年不顾妻子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将19岁的独子宋孝照送去参军。“当新兵蛋子那会,我个头不到一米六,心理素质不行。在连队进行打靶训练时总是偏离,得了三个鸭蛋。可我下定决心非要打出个样来。后来天天几乎成了‘枪痴’,上山、下山做梦都在琢磨如何瞄准,很快就找到了命门。再后来,经历过多次战斗,胆子也就越来越大。”提起刚当兵那会,精神矍铄的宋孝照记忆犹新,仿佛场景再现。1949年5月,他又跟随华东军区三十二军6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警备四旅3个步兵团的战友们并肩作战,在许世友的指挥下参加了解放青岛的多场战役。在战场上,宋孝照英勇作战,机智勇猛,屡立战功,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一次战役中,敌人的子弹打穿了他的右肩胛骨,至今还能看到弹片穿过的伤痕……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远赴朝鲜参加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在铁道兵七师72营四连任排长的宋孝照和战友一同奔赴前线……宋孝照讲述起当年出国作战参加抗美援朝的情景时,眼神刚毅坚定,军人风采不减当年。他说:“那时朝鲜北部铁路已经不能通行,所需的作战物资主要靠为数不多的汽车运输,冰天雪地抢修铁路,我们必须争分夺秒。”


随着战线推进、运输线不断延长,美国动用大批轰炸机,对铁路沿线车站进行侦查封锁,发现列车、铁路就狂轰滥炸,妄图凭借空中优势切断志愿军铁路运输线。那一年朝鲜的冬天特别的冷,冻土固结,路基一旦被炸毁,取土填坑异常困难,正在大家一筹莫展时,宋孝照和战友灵机一动:在路基两旁用钢钎打下2米深的洞眼,装上炸药炸开冻土层,土一下就松了。“抢修中,战友们逐渐摸索出敌机经常轰炸的重要路段,一边做好伪装吸引敌军火力,一边绕开重点轰炸区另修路基。朝鲜人民都说,我们是钢铁军队,修建着钢铁道路!”时隔大半个世纪,宋孝照的这份骄傲,依然挂在脸上。老人讲述的情景与电影《金钢川》、《长津湖》里的一样,他说,战友们在修铁路、建桥梁中展开轮番战斗,保证运输线畅通成了他们的主要任务。

“那时候飞机炸不停,我们有时还要配合部队运送口径大的榴弹炮体。修铁路那会只能依靠铁锹、木头等工具抢修,常常需要顶着敌机轰炸,听到远处的炮声,有的战友回去争分夺秒抢工具时,却被无情的炮弹击中……”宋孝照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提起牺牲的战友他的眼框湿润……“那时大伙儿真的没有一个怕死的,当时就一个信念:服从命令、听党指挥,一定要完成任务,把美帝国主义赶回老家去!”在抗美援朝期间,宋孝照因英勇作战的突出表现,荣获三等功和四次四等功及朝鲜人民共和国奖章。正是因为他和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在朝鲜战场才修建了一条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保障了志愿军大批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线,为赢得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退伍不褪色,品德传佳话

1953年朝鲜停战协议签署后,宋孝照随部队回国。1959年,任铁道兵七师三十一团、三营七连连长,投入到祖国建设的大潮中。1971年从贵州支援韩城矿区建设,来到原韩城矿务局总医院政工部工作。在岗位中他不忘初心,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着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永远按原则办事。生活中乐于助人、平易近人,一路走来受人尊敬。只要得知哪位职工生病了,他就前去照顾,谁家有困难他就自掏腰包,直到现在不少人仍然感念他,局总医院退休职工王茂玉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和老连长都是退伍军人,我是1970年来矿区的,这些年也一直在外地生活。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他任劳任怨、从不挑肥拣瘦。70年那会缺吃少穿,谁家日子都不富余,老连长也不例外,他一人还要养活家里七口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常常帮助我,不是给粮票就是给衣服,还让我农村的弟弟招上了工。”说起宋孝照的为人,王茂玉这样感慨道。得知兄弟俩来看望,宋孝照喜出望外,早早地穿上了军装等候。见面时老人热情地拉着他们的手不舍得松开,说了好几次要留吃午饭。

在宋孝照两室一厅单元房里,客厅整洁、窗明几净。除了40寸的电视机几乎看不到一件和时代接轨的家用电器,一张1985年褪色的日历还牢牢的镶嵌在大立柜的玻璃上。

“父亲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读书看报。然后逛菜场、做饭、收拾屋子,自己能做的事从来不麻烦儿女。虽然经历了几次搬家,老物饰一件也不让我们丢,总说,勤俭节约是革命的传家宝。他还不时鼓励家里的孩子要参军、要入党、要报效国家。”大女儿不放心,时不时地来照顾宋孝照老两口的起居,说着父亲治理小家的故事,她如数家珍。

宋孝照膝下的5个子女都已成家,如今儿孙满堂。儿子、女婿、孙子在他抗美援朝精神的感召下先后6人从军入伍,有着一家三代、保家卫国的红色故事。小孙子宋京京大学毕业后回到了矿山工作,在桑树坪二号井综掘队当上一名材料员。“在我的印象里,爷爷是一位勤劳简朴、讲原则的人,他常嘱咐我干工作要细致,要靠自己,别沾公家的光。”

“父亲经历了一段峥嵘的岁月,他们是以百折不挠的毅力扛过来的。我们生在和平年代,虽没有硝烟和战火,但是他们那种坚韧不屈的抗美援朝精神弥足珍贵,作为晚辈应该薪火相传。”小儿子宋安说起传承良好家风时深有感触地说。

时光温润,岁月生香。当年19岁的青年,如今已成满头白发的耄耋老人。“是党让我从一个无知贫穷的少年,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与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是幸运的;自己的一生与党紧紧相连,跟着党,我一辈子不后悔。” 宋孝照铿锵有力的言语折射出坚定的理想信念。

抗美援朝精神已在历史的沉淀中,深深烙印在每个国人的心中。它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是国人永远的宝贵财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也将永续传承、世代发扬。(王利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