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安全生产 > 科技创新
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开启“无尘化”矿井模式让矿工“亮”起来
发布时间:2022-05-09     作者:刘文升   点击量:2644   分享到:

走进黄陵矿业一号煤矿掘进四队巷道,“割煤不飞尘、巷道不积尘、掘进不扬尘、运输不带尘”,醒目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管道电缆一字排开,物品定置规整、编码明确、空气清新湿润。

粉尘是影响矿井安全的重大隐患和“隐形杀手”,是威胁矿工生命健康的主要根源。一号煤矿以保障安全生产、民生发展和职工安全健康为己任,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靠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等手段,开启“无尘化”模式,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加大矿井防尘、治尘力度,倾力打造安全、清洁、健康无尘化矿井。

图一.jpg

多点发力,防微杜渐牵住通防“牛鼻子”

煤机割煤、连采机掘进和转载运输是产生煤尘的最大源头,为从源头控制煤尘,该矿立足绿色清洁型采掘工作面创建,加大除尘管理,为有效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创造更好更安全的工作环境,该矿积极采用“长压短抽”的通风方法对工作面通风除尘系统进行全面优化。在全面应用长压短抽通风除尘技术,应用泡沫抑尘系统和风水联动抑尘系统,降尘率达到95%以上,

喷雾是矿井采掘一线综合防尘体系的车前卒,在采掘一线,通过煤机内外喷雾,工作面净化水幕、各转载点封闭式喷雾、集中消尘区等对产尘工作面、巷道回风流进行降尘、除尘处理;同时为实现喷雾效果最优化还分别在综掘机、采煤机喷雾上加设加压泵增压,提高喷雾雾化效果,守好防尘第一关。

为了彻底降低巷道粉尘,该矿在巷道中每500米设置一组由沉淀池、集水池、消尘管路和多达30余处的喷雾头组成集中消尘区,喷雾效果可覆盖全断面,在启停方式上除煤流监测外,还可实现声光监测、人员监测、粉尘监测、定时等多种启停方式相结合,有效抑制胶带运输机运转时粉尘的二次飞扬,消灭蔓延至后巷的“粉尘逃兵”,还可对辅助运输车辆进行清洗。

图二.jpg

以人为本,全盘布局下好通防“一盘棋”

采掘巷道的通防设施只是该矿在通风系统和综合防尘中的一个缩影。做好通防,不但要抓住主要关键产尘区,还要全盘抓,处处抓,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矿井通风系统上,我们根据矿井生产布局和接续安排,通过完成通风系统方案优化,合理进行井下巷道、联巷及硐室施工,拆除闲置封闭,积极简化矿井通风系统,细化风量分配,从而降低矿井通风阻力,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确保矿井有效风量率达到95%以上。”该矿通风部部长付天河堤及通风系统信心十足。

在“通”上做优化,在“防”上抓落实。该矿常态化对矿井进行全断面洒水灭尘,实现井下防尘区域无缝隙、无死角、无盲区管理。

管得好,也需职工防的好。该矿每月足量给职工提供防护用品外,又对职工进行定期专题培训,了解必会的职业健康和通防要点。

“防尘口罩作为粉尘与职工健康间的最后一道屏障,在培训时一直给职工强调更换衣物,严禁摘掉口罩,换衣物时的粉尘危害远比在井下更危险,部分附着在衣物上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粉尘,随着更换衣物二次飞扬,若没有口罩防护将直接吸入体内,这也是近年来促使职工尘肺病的一把隐形匕首。”该矿职业健康培训教师邓超说道。

图三.JPG

科技引领,智慧赋能助推通防“智时代”

在迈入矿井“智时代”的今天,通防智能系统、设备陆续走入井下,在“一通三防”岗位上“建功立业”。

掘进工作面的智能风机,实现了在地面远程可视化监控、掘进工作面供风智能调节,还能智能判断工作面瓦斯浓度,提升了掘进工作面供风安全系数。

全方位型煤矿用履带全液压智能钻机的上线使用,实现自动上下钻杆、地面远程一键启停、数据自行记录、智能防卡钻等功能,配合NOSA+AI可视化打钻系统,成为矿井瓦斯治理又一利器。

据悉,该矿今年将在626进风顺槽建成智能钻机标准化作业群,结合又一“神器”——智能瓦斯抽采达标评价系统,通过瓦斯抽采数据监测科学指导、评价瓦斯治理工作,促使瓦斯抽采效率进一步提升,保障安全生产。

“今年,我们将持续完善智能通风、智能打钻、智能抽采达标评价系统建设和调试,积极探索应用智能防灭火和智能防尘系统的相关技术,并加强与重庆煤科院合作,研究符合我矿现状的‘开拓、普掘、快掘’三类系统高效除尘技术新工艺,确保除尘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改善井下作业环境。”该矿总工程师王飞谈及通防智能化信心满满。(刘文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