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亿体育(中国)科技股份公司

澄合矿业:搏风浪几度重生 争一流扬帆远航
发布时间:2023-04-26     作者:薛双娟 肖春来   点击量:834   分享到:

搏风浪几度重生 争一流扬帆远航

——记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陕煤澄合矿业公司

 image.png

陕西陕煤澄合矿业有限公司,地处陕西澄城、合阳两县,诞生于“三线”建设时期,至今已走过了53年沧桑历程,累计为国家输送煤炭1.3亿吨,是渭北黑腰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公司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逆境突围市场“寒潮”,不断加大科技攻关,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打造渭北复杂地质条件下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和一流企业。


image.png

突破重围,以多元产业开辟发展“新赛道”

2014年,煤炭市场急转直下。面对关井压产、人心不稳之困,煤炭滞销、环保约束之围,陕煤发展红利“北移”之忧,新矿井被迫缓建之苦这四道重围,澄合矿业公司迎难而上、勇毅拼搏,奋力构建“做强做优煤炭主业,做精做活新能源、物流贸易、机械制造三大战略性配套产业”的“一主三配套”产业格局,用近十年的布局与蛰伏,演绎出了一曲厚积薄发的奋进之歌。

思路决定出路。2015年起,该公司以断臂求生的果敢,先后关闭5对矿井,退出产能457万吨,强力推进矿井瘦身健体、精干高效;以破釜沉舟的胆识,北移南下,抓住向优势矿区分流承包的机遇,打开川渝地区贫瘦煤市场新空间;以涅槃重生的勇毅,搭乘渝陕、赣陕跨省能源战略合作“快车”,以产能置换项目,以资源置换市场,以合作置换空间,累计争取重庆市、江西省无偿产能置换指标1550万吨,实现了“一子落而全盘活”。7年来,澄合煤炭入渝总量已突破2100万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了澄煤力量。

“在跨省能源战略合作过程中,公司逐步搭建了‘产能置换+能源保障+煤炭储运+物流贸易’的合作样板,先后恢复了山阳煤矿、西卓煤矿两个300万吨的新建矿井建设,挂牌成立了陕煤重庆储运公司、陕赣煤炭销售公司、同富物流有限公司,不断优化市场布局,充分释放优质产能。”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叶东生表示,“除了物流贸易,公司还多元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配套产业,布局分布式光伏发电、余热利用等绿色产业,以圆环链、液压阀和智能化装备服务为优势品牌,着力打造澄合煤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奋力开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image.png

科技赋能,智能化矿山建设培育新动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该公司积极践行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建“4321”科技工作管理体系,紧盯制约安全生产的重点领域攻难关、解瓶颈、挖潜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2017年始,该公司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工业地下气化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在王村煤矿斜井开展了5万Nm3/d合成气煤炭地下气化科研试验,累计施工气化区巷道860米,气化炉3个,取得了十项技术创新,开启了煤炭绿色开采方式的革命性探索。联合国内高端研发机构,组建了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澄合防治水分中心和瓦斯防治分中心,突破了卡脖子的技术瓶颈,形成了系统治理灾害的科学体系,以井上下区域系统治灾解放原煤储量5800万吨。先后投资建设了渭北矿区复杂地质条件下首套智能化开采系统和智能矸石充填系统,行业首个集矿井水、乏风、空压机余热与太阳能集热综合利用系统。在山阳煤矿公司成功应用碳化硅陶瓷膜分离技术,对矿井污水进行物理分离,无需添加化学药剂,工艺简单、用时短、水质优,系全国首家投用碳化硅陶瓷膜分离技术的煤炭企业。公司3对矿井被列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一条企业效益与生态双赢之路。

据统计,近五年来,该公司累计投入科研资金5.1亿元,完成科研项目40项,获得省部级及行业级科技奖项36项,取得专利成果36项,防治水区域治理、瓦斯综合防治、“三软”煤层支护优化等科研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110工法”、TDS智能干选、矿井回风余热利用等新工艺得到推广应用。

image.png

改革创新,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近年来,该公司强力推行“四强化四打破”,向改革要红利。坚持以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强化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优化公司治理,促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坚决打破“党建虚化、淡化、弱化、边缘化”倾向;坚持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强化竞争性选聘上岗,坚决打破干部终身制的铁饭碗;坚持员工能进能出,强化全员绩效考核和不胜任退出,坚决打破人才合理流动的壁垒;坚持收入能增能减,强化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行差异化薪酬分配,坚决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怪圈,以改革强动能,疏浚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人才是第一资源。为进一步激活企业发展活力,该公司始终坚持“重党性、重能力、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在生产一线和技术攻关中考验识别人才,真正做到干部选用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50余年来,该公司已先后培养了全国劳动模范3人,省部级劳模工匠19人,行业技能大师6人;在所属6对矿井中,已有4名“85后”担任矿长;所属单位班子成员呈现“70后”领头羊、“80后”挑大梁、“90后”生力军的管理人员梯队,切实让有担当的年轻人、有才华的劳模工匠、有本领的实干家都有展示价值的机会和舞台。

兴企贵循创新路,立业尤需绣花功。经过7年艰难蜕变转型,与2016年去产能前相比,该公司用工总量减少4000人,煤炭产量增长1.7倍,吨煤完全成本降幅达20%,营业收入增长5.5倍,全员劳动工效提高1.2倍,职工人均年收入增长1倍,职工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薛双娟 肖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