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蒲白建庄矿业公司“带式输送机平直度监测装置”实用型专利首次在蒲白煤机公司落地生根,开启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向产业结构发展的先河,也进一步加快了创新驱动在推进智能矿井建设中的步伐。
近两年来,该公司紧紧围绕“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建设目标,以驱动产业技术升级为抓手,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充分发挥技术人才队伍聪明才智,全面激发五小创新和技术改造活力,在四化建设、灾害治理、绿色开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并转化为实际成效,奋力绘就科技创新精彩画卷。
以制度为保障,激活科技创新“源头活水”
“我们要通过建立更为灵活的激励机制,既要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也要重视物质激励,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使他们‘名利双收’”。该公司多次通过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专题会议就科技创新进行研讨。
一直以来,该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作用,以破解安全生产难题、经营管理难题为出发点,不断健全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优化创新成果评审机制,加大激励政策力度,完善资金保障体系,鼓励全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小改小革等,制定了《全员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和《科技攻关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以董事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任务目标、制定月度计划、明确考核奖励办法,完善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奋力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有激励政策,而且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被应用实践,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和认可,大家都愿意花心思和精力在岗位上进行创新。”机电部负责人党飞飞深有感触地说道。去年他们部门研发的《带式输送机保护试验台》《抽真空系统防堵塞装置》《带式输送机平直度监测装置》三项创新项目,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其中一项被授权应用于煤机产业。
发挥人才智力,助推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说到底,一切科技创新都离不开人的因素。
说起创新,不得不说机修厂的“技术大拿”薛增友。以往,机修厂给管道抱卡钻孔都是通过摇臂钻床进行加工,但钻孔效率低,远远不能满足井下掘进工作面的生产需要。为了提高职工的劳动效率,薛增友经过多次加工和试验,将其改造成抱箍自动冲孔机,每小时冲抱箍孔达600块以上,效率提高了6倍,达到了减人提效的目的,而薛增友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小改小革、修旧利废一季度就为该公司节约了36万元。
近几年,随着矿井智能化建设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大量投入使用,该公司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多形式的工作平台,积极发挥“1+2+X”劳模创新工作模式,通过“师带徒”、岗位练兵、“五小创新”、技术比武、“6+N”个一百千名精英示范工程等形式,主动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空间,使专业技术人员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极大激发了职工“想创新、要创新”的积极性,为矿井可持续发展蓄积了科技人才力量。
截至目前,该公司完成科研项目24项,获得国家专利13项;发表论文89篇,完成创新成果、小改小革415项。其中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五小”创新成果奖9项;荣获省煤炭工业优秀成果奖3项。
聚焦成果转化,助推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应用,才能离“智能化矿井、智慧化矿区”建设目标更近。该公司在大力营造科技创新大环境的同时,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将创新成果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需求相结合,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真正达到解决企业发展瓶颈,达到“减人提效、安全环保、无人a则安”的目的。
“地质透明化数字孪生技术在302工作面的应用,实现了复杂条件下大尺寸智能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基于地质透明化的精准开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起科技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该公司地测管理部张文满脸自豪。
近日,经过多年与厂家共同研发的“智慧化矿区建设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投入使用,可实现园区办公服务智慧化、安全生产信息化、风险管理动态化、环境监管智能化。“这套系统的使用,简化了外来人员的登记流程,节省了访客等待时间,也让我们少了口舌之争。”首次应用访客系统的保安人员朱向科说道。
今年,该公司在智能化建设方面步入“快车道”,建立井下人员厘米组精准定位系统;首个AI人工智能+“千眼”视频智能安全管理系统投入运行;智能综合管控平台的推广使用;矿井智能供电系统、排水系统的投入使用等等,不断让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于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真正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范芳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