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安全生产 > 科技创新
澄合矿业:占领创新“风口” 打通发展“蓝海”
发布时间:2022-04-24     作者:陈旭   点击量:460   分享到:

近年来,澄合矿业公司敢于创新、勇于变革,始终注重抓好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在高质量发展的赛场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一批原创性、标志性的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推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创新平台打造发展引擎

澄合矿业华宇公司矿井防治水党支部在施工站点设置党员示范区和党员先锋岗,防治水注浆站党员干部正在提醒注浆工按照规定提取注浆液。.JPG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该公司以双碳双控、灾害治理、系统优化、智慧矿山建设为主攻方向,不断拓展科技攻关广度和深度,持续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全面实施全员岗位创新。

“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张蕾创新工作室”“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李磊工作室”“渭北复杂地质条件下瓦斯防治实验室”……该公司以职工创新工作室、实操培训基地为载体,两年来,累计创建各类创新工作室13个,先后破解装载机机尾闭锁、综掘机滑靴优化改造、风门主动防护、移动变电站三相不平衡等各类技术瓶颈百余项。

地质测量部 超前物探精细化探查研究 (1).JPG

在该公司召开的第一届“十大技术攻关”评选活动中,各条战线上的技术尖兵带着攻关项目走上讲台,“巷道临时支护强度提升”“自燃煤层放顶煤开采孤岛工作面防灭火技术”“超前物探精细化探查研究”,12个技术攻关项目纷纷登场,各单位主动找难点、全力解难题的自主创新攻关精神被充分激发。与此同时,实行“四榜挂帅”揭榜模式,每季度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岗位创新三个层面评选“创新之星”,年度评选“澄合十大管理创新之星暨创新项目”,积极推进创新管理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提升创新管理水平。

人才培育解锁发展密码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该公司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第一优势”的理念,将项目研发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将技术理论与现场管理相结合,让更多技术人员参与到科技项目创新中来。

按照“内学管理、外学技术”的对标学习模式,该公司组织科技人员赴宁夏枣泉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不断开阔科技工作管理视野思路。构建“多元化、多内容、多形式”的“三多”综合培训模式,先后开展智能化矿井建设、矸石充填采煤技术研究与应用、地热能利用技术、秦创原科技型企业财税业务等专题知识讲座10余场。加大“师带徒”“五小”创新评比、知识产权管理、专利申报力度,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提供了通道。

4月24日,澄合矿业董东煤业公司举办小绞车技术比武活动.jpg

“我们积极组织开展瓦斯检查工、矿山救护工、矿山测量工等技能大赛。两年来,累计评选出首席技师10名,技术能手5名,获得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1名,优秀奖3名。”据该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刘引娣介绍,公司还将持续开展首席技术专家评选活动,健全量化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业绩考核评价、技术技能等级评定、薪酬激励分配等管理机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力度。

营造环境提升创新效能

陕西省创新发展先进企业.jpg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解好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方程。”该公司科技部部长许迎现表示,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推动全员创新创效,再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公司不断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破解技术瓶颈难题、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注重人才自主培养、健全管理考核制度、营造良好科技创新氛围,形成了“四围四为”科技创新管理思路,释放出的新动能和新活力不断迸发涌流。

在浓厚的创新氛围中,在这片创新热土上,澄合人深耕勤种,结出硕果累累。两年来,“智慧矿井、智慧矿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该公司累计建成智能化工作面3个、快速掘进系统4个,采煤面月产最高达到18万吨,掘进面月进最高达到541米;完成“奥灰承压区域井下长距离注浆管路输送技术”“井下快速凝结材料试验与应用”“煤尘—瓦斯协同控制机理及应用”“澄合矿区东区地温异常探查及热害防治技术研究”等多项“卡脖子”灾害治理关键技术研究;5项技术研究项目分别获得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一等奖和二等奖,6项“五小”创新项目分别获得煤炭工业协会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企业荣获“陕西省创新发展先进企业”称号。(陈旭)